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柳依依点点头,啪地把册子一合:“她自己写的?”
“不是。”如玉摇头,“是兰馨签的名,沈青柠盖的章。”
屋里瞬间安静了。
兰馨站在一边,脸色都快变了,轻声说:“我当时是按流程签的,那钱是批下来的,我只是执行。”
柳依依不看她,只说了一句:“把账调出来,抄十份,送帝师署。”
“然后你回家歇几天,诗社这边你先别露面了。”
兰馨还想辩解一句,但看着四个监察文官站那不动,她最终还是咬着牙退了出去。
她一走,如玉继续发话:“不止她。”
“后勤组购入纸张一千张,用掉的只有四百张,账面却说全数使用。”
“讲师组三人,一个月开了八次课,账本上记的十二次。”
“还有教务副讲魏九霄,半年前调去永安州,工资却照发。”
柳依依听得脸色越来越沉。
她知道诗社账上有猫腻,但没想到这帮人胆子大成这样。
“这事你们怎么看?”她扫了一圈屋里人,“谁要现在说话,就站出来。”
没人动。
有个小副讲嗫嚅着开口:“夫人,我们不是不管,只是……当时郡主说不要查得太细,她怕影响教风。”
柳依依听完,冷笑一声:“教风?你们这帮人拿着朝廷俸禄,一个个在这偷奸耍滑,连纸都敢贪,你们还配谈教风?”
“告诉你们,从今天起,这讲坛的风向是我的,谁不听,一律逐出!”
“如玉。”
“到。”
“组建‘讲政监察内案组’,驻诗社。所有课表、稿件、账单,一律双份存底,交帝师署备案。”
“谁要再出事,下回别说我柳依依不讲情面。”
如玉低头应下。
等她人一走,厅里的人都快喘不过气。
有胆子大的副讲低声问:“夫人,兰馨那边……真的不能缓一缓?”
柳依依看他一眼,轻轻一句:“你是不是也拿了?”
那人哆嗦了一下,直接跪了。
“我……我就是写了一篇文稿收了点辛苦钱,没签账……”
“出去。”柳依依一句,“永远别回来。”
那人当场被两个文案官抬了出去。
门一合,剩下的人谁也不敢再吭气。
与此同时,江州。
讲政局驻地,如玉刚走没多久,就有封信送到了讲政监察室。
署名:申屠如兰。
信上只有两句话:
【账本非我所设,幕后另有其人,若给我一次机会,我可一并揭出香坊案真相。】
信纸上还附了一张花名册。
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七八个人的名字,其中一个赫然是——耿金言。
监察使谢白看完,当即进了档案室,拿出一份旧账对比,一看就知道,花名册里有好几人收过“讲坛推广基金”,名义是“民间支持”,但转了一道账后,全进了京城某家香坊的钱袋。
“有点意思。”谢白嘀咕了一句,转身提笔写报告,准备连夜发去帝师署。
京城这边,徐长风这会儿刚喝完一碗茶,接到讲政局急信,脸都没抬,顺手递给陈元。
“又是兰馨的?”
“不止。”徐长风慢悠悠地说,“她这回不光把账掀了,还主动交了份口供,说她只是在执行沈青柠的指令。”
“还说——如果再给她一个机会,她愿意上讲坛为诗社洗白。”
陈元听完冷笑一声:“这女人倒是惜命。”
“她以为写几封信就能撇清干系?”
“告诉讲政局那边,账继续查,名继续清。”
“另外,把她那篇‘自白稿’印五百份,贴在京中各书坊。”
徐长风一愣:“真贴?”
“贴。”
“我要让大家看看,一个曾经想当王妃的女人,最后是怎么求生的。”
诗社门口,当天晚上就贴出了兰馨的“自白稿”。
通篇讲的是她如何“年少不识事、被人利用、身不由己”,还说她“始终效忠于诗社、无意与陈师为敌”。
第二天一早,整条文安街都在看。
“哟,这兰副讲以前不是挺风光吗?”
“人家也怕死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过这事一出来,我看那什么顾云河的脸面也挂不住了吧?”
“说起来,顾小王爷最近咋没动静?”
“听说被他爹骂得差点禁足,说他没个正形,把人都快给诗社搞塌了。”
讲坛里,柳依依坐在案前,看着这份“自白稿”刊印出来的成品,嘴角轻轻一扬。
“想保命,也得先做狗。”
她轻声说完,扭头对金玉吩咐一句:
“去,把诗社副讲的位置空出来。”
“我准备提一个新的人。”
金玉迟疑了一下:“谁?”
柳依依淡淡道:“顾云河。”
金玉差点呛住:“啊?不是吧……”
“你听我说。”柳依依敲着桌子,“这人有用。咱们现在不能只靠我一个人撑着,要真能把他拉进来,哪怕他是个纨绔,那也是王爷的儿子。”
“外头都在看我跟月容郡主斗,其实都忽略了一个事——我们不是后宅斗鸡,是讲坛斗命。”
“我用顾云河,不是让他讲课,是让他站台。”
“我要所有人知道——柳依依,不只是一个帝师夫人。”
“我也能拉王子入局。”
而此时,帝师府里。
陈元坐在屋中,看着徐长风刚从江州送来的监察报告。
“顾云河也被牵出来了?”
“是。”徐长风低声道,“香坊案那笔‘宣传基金’,是以顾云河名义批下的。”
“他是担保人。”
陈元没说话,只把那张纸轻轻放到火盆里。
火一点起来,他才慢悠悠地来了一句:
“江南这摊子,终于烧得够旺了。”
“下一步……”
“该换柴了。”
江州东城靠河边,新开了一间女学讲坊,门面不大,牌匾倒是挺响亮,写着四个字:清言女塾。
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点子规味儿,讲什么“端庄、静默、贤顺、礼正”,但你要真以为这就是正经女学,那就太天真了。
这一片原来就是江州最热的女书坊一条街,不少小门小户的女儿都来附近读书、学女工、背诗书。如今楚婉阳一开这个讲坊,三天不到,来听课的人排到胡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