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讲政署里,这几天文案组忙得脚不沾地。
新制度刚出,讲人分级要重新审核,讲人带徒跟进、等级备案调整、积分排行公布……几乎一天一个新榜。
但最闹心的不是这些,而是一封突然出现的匿名信。
那信只一句话:
“诗社讲义半数为人代写,已有六篇出自非备案之手。”
没有署名,没有落款,只盖了个“清律馆审稿会”的印章。
柳依依看完,脸色沉了好几息。
如玉冷笑:“这就是沈青柠出的牌,她没打备案,是打你讲人讲义底子。”
“她想说——你这些人,不是真的会讲,只是拿别人的稿子糊弄评分。”
柳依依把那封信丢进纸篓,语气冷了三分。
“她要打讲义,就让她打。”
“我这边把所有讲人前两年讲义底稿全调出来,原稿、修订、授课记录一一标出来。”
“从今天起,讲人讲稿必须备份至讲政云录,每一条都要留痕。”
“谁写谁批,谁讲谁署名。”
如玉点点头:“这也是把刀捅回去。”
“只要有一个她那边的人也出过代写,咱们就能反咬一口。”
但就在这时候,诗社讲坛门口,已经有不安的风吹起来了。
坊间传出消息,说“诗社讲稿不干净”。
“不是讲人自己写的。”
“就是某些讲人拿了别人的稿子套改,甚至同一篇稿子,三个讲人轮着讲。”
有人听说后,直接当众撕了上期讲义册子,扔在地上。
“我读你们的东西三个月,读了个笑话?”
“这还叫备案讲义?”
“骗人!”
事情闹到第七天,清律馆突然放出了一份讲义比对报告。
标题很响:
《江州诗社讲义重复率通报(试行版)》
附后列出三十二篇讲义,指出其中有八篇内容高度重复,三篇直接改标题,内容几乎未动。
其中一篇还是兰馨名下的。
消息一出,全江州讲坛都震了。
“真的假的?”
“兰馨那种人……也抄?”
“她不是最标榜讲稿都是亲写的吗?”
兰馨收到消息时正在程敏试讲前做准备。
她看着那张表单,半晌没说话。
程吉急了:“你讲稿什么时候给人看过?怎么就能拿你名字放上去?”
“而且你那篇明明是你在清言书社讲的,怎么就成抄的了?”
兰馨一页页看,眼神一点点冷下来。
“这不是我抄了谁。”
“是我讲的那篇,被人提前泄了稿,再故意往其他讲坛散发。”
“然后反过来说我抄。”
“他们不是在查代写,他们是在反设我。”
“而且——”
“这事里头,沈青柠动了。”
柳依依这边收到那份比对表,翻到兰馨那一页时,手指敲了三下案桌。
如玉问:“这事你怎么看?”
“她讲的确实是原稿,但问题是,她没注册版权登记。”
“讲义不是光看谁先讲,还得看谁先挂号。”
柳依依冷笑一声:“她要讲规矩是吧?”
“那我就给她按规矩走。”
“发通告——即日起讲义登记改为实时制,凡发现有登记在先者,其他人无论是否原创,一律视为未备案。”
如玉挑眉:“你这是把她摁死在制度底下。”
“她不是说我制度压人?”
“我这次就让她亲身体验一回,什么叫制度不是讲着听的,是真能压人的。”
讲坛外,程敏试讲正在进行。
她这次讲的是《礼与理之间》,讲得很稳,也很清楚。
但讲完下台,现场反馈却一片犹疑。
有人小声嘀咕:“她师父那稿是不是假的?”
“她要是跟她师父一样……那讲得再好也不信了。”
程敏脸一下白了,站在讲坛边上手都在抖。
兰馨赶到时,听到那句话,什么都没说,转身进了讲坛后室。
半炷香后,她站出来,手里多了一摞旧稿。
“这些,是我三年前在清言书社手抄的讲稿草案。”
“我一页页抄,一字字写,每一份都有学人署名留底。”
“谁敢说这些不是我写的,欢迎来查。”
她声音不高,但场子却一下安静了。
程敏看着她,眼圈都红了。
那天之后,《江州审稿门》的热度反而越烧越大。
清律馆有人说兰馨自证无效,那些手稿不能当证据。
也有人站出来力挺:“我当年在清言听她讲的那一堂就是那篇稿子,我记得!”
“她讲的是真的!”
最终这事烧到了帝师署。
陈元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把讲义比对通报丢进案头。
徐长风低声问:“要不要下压?这事已经影响制度公信力了。”
陈元沉声道:“不下压。”
“讲稿是不是抄的,不是靠谁说,是靠能不能讲得出真东西。”
“我现在倒想看看——柳依依会怎么解决这事。”
“她要是真讲制度,就必须给所有讲人一个说法。”
“她要是只讲管制,那我就收回制度权柄。”
“她若能扛住,那我给她升正讲政使。”
“这事——给她一次试炼。”
而那天夜里。
柳依依坐在书房,看着三页兰馨手抄稿的拓印本,盯了良久。
她轻轻叹了口气:“她这一仗,是讲得明了。”
如玉在旁问:“那你是认了?”
“认了。”
柳依依起身,拿出通告草案。
“公布讲义原稿对比结果,凡原始证据完整者,讲义回正。”
“兰馨——讲义恢复备案,积分不减。”
“但同时我也会公布制度补章——讲人讲稿必须登记三重核验流程,稿源、讲人、实际讲录三证一体。”
“以后谁讲,怎么讲,一清二楚。”
如玉笑了:“你这是讲她一次,也借她这事,把制度补了一块。”
柳依依淡淡回了一句:
“制度要服人,先得服理。”
审稿门风头刚过没两日,讲政署正堂内又贴出一张红榜。
榜首四个大字:制度归一
再往下,是三条关键信息:
一、讲政署、讲纲司、讲人考评司三署整编合一,由柳依依统管,设讲政主使一席;
二、诗社并入制度体系,副社长以下一律转岗为讲政副使,受制度管辖;
三、新制试行三月,成效稳定后,全国推行。
此榜一出,江州沸腾。
这是第一次——帝师署放权给地方讲政,让一个讲人实质上成了制度的中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