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幽燕之地的深秋凄凉惨淡,千里黄云直熏得白日早早落下西山,未至黄昏便已无光可见!凄厉萧索的秋风一阵又一阵的吹来,好不容易把黄云吹散,拨着云头瑟瑟而来的却只是一片又一片接天连夜的黑暗……
西风无趣地在茫茫黑夜里荡来荡去,瞧着孤魂一般的陈崇袁凄凄地游走在夜里,甚是悲凉!竟也被他感染了一丝惆怅,禁不住呼呼作响……
一年多前,陈崇袁也是在这样的夜里游走在同样的这里。此情此景,就连心中的境遇与那时也是相同的。“哼!人都道: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又怎知任它星斗如何转移,物还是物,人还是人……”
陈崇袁在燕京的行府早已成了他正式居住的议政王府,但是除了王府正门高高悬挂的匾额,其他任何都没有变化。然而,陈崇袁立在门前仰望“议政王府”这四个鎏金大字,心中最恨的就是这没有任何变化的议政王府……
他勤王京城,因“功”擢封“议政王”总领燕国一切军政要务!他虽然知道自己力有所不逮,但是立国百年的燕国政乱数十年,已经弄得百姓离乱,大臣疲弊,宗室凋零,眼瞅着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此存亡绝续之时,他自己不勉力负此重任,却又指望得了哪个人?
燕帝慕容伦自从有了陈崇袁这个议政王,就更加不理朝政,不问国事了!而且是那么的名正言顺!终日闭居后宫在美后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似乎亡了国也不碍他这个皇帝的事儿,反倒是陈崇袁这个议政王的过错!他曾经这样对陈崇袁说:“朕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朕已经没有任何权力,自然也不用担也担不了任何责任!燕国若能成,英名是你的,若不能成,骂名也是你的,可不要跟朕扯上半点儿关系!”
然而,陈崇袁只不过是一个外戚,他既不属于直系皇族亦不属于旁支宗室。便以爱国论,也没有必要替皇帝承担亡国的骂名!可是他从小便抱定了一句,“外戚忠国不渝者,卫青霍去病之后,吾必居首也!”的自励之言,追溯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燕桓文帝在其满月之际说得一句话:“此儿幼而显伟,气象雄阔,将来可柱国矣!”
既有此念,要与君国同在,自从勤王以来他没有丝毫怨言,自从受封“议政王”以来他没有丝毫倦怠。尽管他面对的是一堆烂到了极点的杂事,乱事,难事,尽管他不是一个理政好手,但是为了不辜负他心中的理想,他面前的君上,已是累到筋疲力尽的他仍是在燕京百姓的支持下艰难的前行着,为君,为国,更为让支持他的百姓更安全更好的存活!
陈崇袁接手的燕国,就像一栋破败不堪的大厦,既要小心内部的自我腐蚀,又要防着外部的他力侵蚀。自从击退了辽军以后,燕京城虽然得保,燕国虽然得存,但陈崇袁心里很清楚,此后的燕京城,再也不堪一击,哪怕是极其微弱的一击!
四国会盟眼瞅着石沉大海,陈崇袁中心之忧自不可度量!也许是上苍垂怜他的一片苦心,石头沉海之后总算还是激起一阵不小的浪花,正是这朵浪花,让他看到了早已破灭的希望……
看到薛国皇帝同意前来瀛洲会盟的国书时,陈崇袁喜不自胜!薛国是中原大国,强国,与薛国结盟,其意义不仅是燕国从此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后援,更重要的是消弥了一个足以使燕国不复存在的巨大威胁!
可是,正如再沉的石头,激起再大的浪花也终究会很快消失一样,这朵希望的浪花转眼之间便消失了,破灭了!而使希望的浪花迅速化为一团泡影的罪魁祸首,不是陈崇袁的敌人,不是燕国的敌人,而正是燕国的国君,陈崇袁忠心辅佐的燕帝慕容伦!
他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皇帝要伏杀自己同盟国的君主?就算他心里很清楚是辽国在背后唆使,可是几乎要将燕国灭亡,燕人杀光的世仇之国是以什么手段来驱使一个一国之君为其死心塌地的卖命,而不惜摧毁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陈崇袁是想了又想,终还是不得其解!
当他在瀛台见到薛国皇后垂死的模样,望见伪装成燕国禁卫军的辽国黑骐兵在地的横尸时,他的心凉了,他的心死了,彻彻底底的凉透了,完完全全的死绝了!当他听得隆德正明皇帝大恸的哀嘶,他整个人便如五雷轰顶一般,瞬间成灰了!只留下一个念想,一个挥之不去的可怕念想——燕国要亡了!
陈崇袁晃晃悠悠的回府之后胡乱让人整了点吃喝,草草吃完,便进了书房。
徐文生已将送于西梁,南楚,东越请援国书的节略遣人送来,只不过陈崇袁白天一直在忙城防,直到此间方才看到。
徐文生是陈崇袁手下的一个幕僚,勤王援京时因为陈崇袁统兵将领乏于人手,便让其做了一个统兵之将,徐文生才识过人,颇有智谋,陈崇袁是知道的,可当看到:
“今燕虽狭小而贫弱,仍可整合江山八百里;燕人虽孱疲而寡少,仍可整合生民百万众;燕铢虽贱低无富,仍可整合财货千万资。薛本中原豪强,若使其得燕八百里之地,其地何广?使其得燕百万之众,其人何巨?使其得燕千万之资,其财何多?自古大国多贪心不足,既得燕地,人,财,货,必望梁,越,楚之地,人,财,货!
“正所谓唇亡齿寒,辅车相依!此乃更古不变之理。今燕国危亡,诸君苟且偷安而作壁上之观。奈何薛国吞并燕国之后,人,地,财,货甚多,其时孰与可比?薛国兵马转头之时,燕国之昨日,便是诸国之日。燕国之明日,亦为诸国之后日。
“…………
“正如祖龙一扫六合,可因齐之偏安而忘灭其国乎?
“…………”
此节略精析薛国灭燕所得之利大,兼言诸国坐视燕国灭亡之害大,却只以“唇亡齿寒,辅车相依”一概而过,并不细说。又以昨日今日,明日后日两相对比而论。最后以秦始皇扫荡天下而不忘偏安之齐以煞中心之尾,意义之深远,用意之深刻,耐人寻味矣!
但愿三国之中能有一二开明之君主,能有一二开明之大臣慧眼识得此篇文章之深意吧!陈崇袁喟然长叹!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陈崇袁书房烛火之熄灭,整个议政王府烛火也都渐渐的熄灭了!而随着燕京议政王府最后一盏烛火的熄灭,整座燕京城再度陷入了无尽之黑暗!
“桓文业终实堪伤,黯然星辰何时亮?西风流寒窗前枕,卧看燕山夜未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