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1章 自圆其说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说大江大河以及万里长城是越国和辽国之间近乎不可逾越的屏障,那么国与国之间的阻隔则是两国之间不相往来的根本原因。
    远的不说,越国先王赵恒石在位时,淮河以北尚有定都长安的西梁,定都燕京的北燕和定都汴梁的北薛。越王赵恒石绝非固守江东,偏安自保的一代平庸之君,而是一位胸怀天下,具有远大抱负的雄心之主。他曾经这样对臣下说:
    “当今天下汹汹,江南,淮北诸侯裂土,各分数国。然放眼在外,却由辽国一家独大。此诚华夏之患也,我炎黄子孙须惕厉忧之。朕恐其远甚于秦汉之匈奴,两晋之五胡,隋唐之突厥也!华夏若想与之抗,必先自我统一。于朕及三代以内子孙而言,统一中原,近之忧,防辽之患,远之虑;子孙须立足江东之根基,放眼江南,展望淮北!循序渐进,一统中原……”
    也正是基于此,越国的文武百官其中虽然不乏有大志者,但所思所虑不过江南诸镇,淮北几国而已。以至于从未想过如何应对辽国?因为在越国朝臣的印象中,今淮河以北,便有三国与辽国抗衡。而这一印象的改变,是从南山君黄秉兴提出江南,淮北,塞外“三足鼎立”之说开始的。然即使南山君之说已经提出多时,越国朝庭之中,除了极少数的个别文武众臣以外,很少有人去关注关心辽国的动向,因为越国先王赵恒石曾说:防辽之患,远之虑!越国的当务之急是,以江东为根基,放眼江南,展望淮北!而当此之际正是越国展望淮北的关键时刻。
    他们应该想到,一旦向淮北展望,那么塞外也就尽收眼底。可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
    “众位爱卿,对于当今的天下形势,你们有何认知啊?”在整个朝堂沉寂了将近有小半个时辰之后,越国皇帝赵肃元才缓缓说道。
    “这,这——这实在是很棘手啊……”不知道是何人吞吞吐吐的说了一句。又有人道:“乱,乱,太乱了!简直乱作一团了!”
    “江南淮北大战胶着难分,塞外胡人又放马南侵……”
    “八王相斗兵戈疲,无力再战诛胡夷。此后百年多血泪,同根相煎何太急?”沉默已久的朝堂刚刚活跃起来,大家还未来得及各抒己见就被这几句沉重的感叹压的再度窒息。
    “诸位爱卿,现在不是慷慨感叹之时,而是朝会,这是在庭议!”越国皇帝赵肃元朗声一句。他的双目如常地俯望朝堂,心中着实有些慌急。
    “微臣以为陛下于此时‘赐和薛国’,实乃合情合理合乎祖制,乃是我华夏圣君之所为也!”越国皇帝赵肃元只见一人持笏而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是越国德高望重的大儒司空,太子少师,礼部右侍郎洪义和。
    “洪老先生,有何高见,不妨请述其详!”越国皇帝赵肃元颇为尊敬的问候似的说了一声道。
    “启禀陛下,老臣之见无非八字而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洪义和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是气力依旧很足,所以一句简洁的话语听上去十分爽朗快利。他微微地咽了口唾沫,轻轻润润嗓子接着续道:“我朝与薛国之争,可以暂缓,何也?我朝与薛国皆是炎黄子孙,华夏后裔。而辽国则是北方之鄙人,关外之蛮,非我族类。一言以蔽之,我朝与薛国之争,犹如楚汉之争也;而华夏与辽国之争,犹如五胡之患也。孰轻孰重,两害相权,显而易见!微臣万分赞成。”
    “先生深明大义,不愧为圣人高第!”越国皇帝赵肃元微笑一语,起身问道:“各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又陷入了沉默,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周围君上已经打定了“赐和薛国”的主意,这一点在庭议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宗明义。何况现在又有司空,太子少师,礼部右侍郎大儒洪义和一开口便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点到了自古以来诸侯相争的关键节点上。自己还能再反对吗?以什么理由反对呢?于是有不少人便随声附和,以一句“洪大人之言十分有理,臣附议。”既尊重了洪义和的威望又将自己的观点同皇帝保持在一个立场上。
    当然,并不是所有想要逢迎圣意的人都是不家师说的一句“附议”,也有人对此动了好一番脑筋,将越国皇帝赵肃元与薛国罢战言和之事论述的很精辟:
    “陛下之议,可谓圣衷远虑,深得社稷存亡之三昧。诚如当初黄秉兴大人所言,方今天下江南,淮北,塞外三足鼎立。辽国虽处蛮荒偏远之地,却疆域辽阔,兵强马壮,我朝与薛国虽然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有大江大河为依托,若较综合国力,任谁都难与之匹!
    “惟今之计,唯有江南淮北联合,共同抗敌,方可华夏之无虞。此诚诸葛武侯联吴制魏之计,今陛下深得其精义,即使武侯再世,不过止于斯而已。
    “况微臣近来又多读《宋史》,以为两宋之亡,其余不论,皆是因为朝廷庙堂战略之失——联强灭弱,驱虎吞狼。”
    “好一个‘连强灭弱,驱虎吞狼’!朕清晰地记得先皇在读《宋史辑要》时,曾经这样批注说:“两宋君臣,竟无一人识得‘驱虎吞狼之计,乃‘自取灭亡’之道耶?莫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不联辽御金,和金抗元?强强联合,愈增其强;弱弱联合,亦可互帮;唯‘强弱联合’自取灭亡之道。乱世诸国之君臣,可以为鉴!”越王赵恒石钦定的《二十一史辑要节本批注》越国皇帝赵肃元至今仍在每日阅读,因此当朝臣们有人提起宋史故事,他不愿意立即想起了《节本》中越王赵恒石的批注,脱口而出。
    “陛下圣明,先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名朝臣对皇帝与先皇支援表示由衷的敬服,情不自禁地叩首而跪,高呼万岁。
    “各位卿家,有何他议,尽可直言相提!”越国皇帝赵肃元实在没有想到罢战言和之议,竟然进行得如此顺利。看来他实在是多想了!也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因为有辽国的介入与薛国罢战言和才是江南淮北人人都想要的结果。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能罢战言和,薛国就能集中所有的力量与辽国相抗衡,而无论辽国与薛国哪国胜败越国都会是得利的渔翁,而且不会耗费吹灰之力。
    “陛下……”在越国皇帝赵肃元正自得意洋洋的时候秦季武突然说话了,“微臣以为,臣以为江南淮北大战进行到了此时此刻,正是我朝率领江南联军削弱,甚至消灭薛国的大好时机,不知为何,诸位大臣……”秦季武一句话说着停顿了好几次,时不时的看看庭中的诸位大臣,最后向越国皇帝赵肃元朗声说道:“微臣以为予薛赐和之事,不仅关系到我朝二百年的江山社稷,而且事涉江南淮北战局,陛下应该知会萧君霆老元帅,而后再做决议!”
    听了辽国南下攻薛的消息,秦季武十分惊讶以至于都不能再从容均匀的喘气,这种压抑即使是刚才他被皇帝斥问的时候,也未曾产生,但是却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使他极其难受。对“难受”,是“难受”!他一边听着朝堂上其他大臣关于此事的高谈阔论,无论是洪义和的“夷夏大防”,还是什么“强强弱弱,弱弱强强”的和战之策,他都听在心里。而另一边,他自己又在心中反复权衡,江南淮北的战事进行到如今究竟是该顺势而战,还是迎势而和?
    诚然,秦季武承认截止目前为止自己对于江南淮北战局的具体事宜,不是很清楚。但是就大局而言,以他多年的经验还是可以做出比较正确而清晰的判断的!那就是在金陵城下的司徒长明大军是一只孤军,襄王季弘元的大军仍然被黄秉兴围困在城陵。只要萧君霆的大军一到,司徒长明必败无疑,只要司徒长明一败,襄王季弘元以及他所率领的大军便也就插翅难逃。这样进行下去,江南淮北这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越国必然大获全胜。
    可是现在这场大战不再是江南淮北两大势力的事,或者除了考虑江南淮北战局之内的事以外,还应当考虑辽国,一个以前他从未考虑过的强大的虎狼之国。无论是洪义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朝堂中其他大臣引越国先王赵恒石之言所说的“联强灭弱,自取灭亡。”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合乎史实,合乎时势。似乎事到如今,越国只能顺坡而下,乘势就和。
    然而,反复权衡,多加思虑秦季武总觉得在这看似合情合理,合乎史实,合乎时势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不妥。但究竟是哪里不妥,他一时也难以向越国皇帝赵肃元以及同意赐和的大臣们清楚的明说。难道是自己不忍见胜利在望的江南淮北大战就这样功亏一篑?思来想去,他竟然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了。正当他准备随从众意,联名附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萧君霆……
    “秦爱卿,方才朕与诸位爱卿所议之事,所说之语——你难道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么?”越国皇帝赵肃元不动声色地反问道,“你以为江南淮北大战进行到了此时此刻,正是我朝率领江南联军削弱,甚至消灭薛国的大好时机……可朕早就说过,万事不能你以为!
    “你作为朝庭主管兵部的军政要员,往时不明就里,朕就权当是因薛军围城,致使消息不通。可是现在,当堂之上,庭议之间你仍这般不明情势,朕当如何以为,才能饶恕你‘玩忽职守,渎职失察,贻误军机,误国误君’之罪呀?”
    “陛下……”秦季武冷汗淋漓,忙不迭的正跪于地。
    “秦将军,你也是满腹韬略,军政经验丰富之人,目光何以如此短浅,仅仅只顾盯着眼前的胜利,而不见隐藏在胜利之后的危机?”
    “微臣浅薄,请陛下垂询!”
    “朕没有什么垂示,刚才各位爱卿都已经说的十分清楚了!”越国皇帝赵肃元大怒一句,“你想过没有,万一薛国隆德正明皇帝及其文武百官顶受不住两线作战的压力不战而降,江南面临的将是什么?辽国铁骑!”一句说完,向文武百官道:“传旨,召穆良入金陵,准备签署和议,另外,着翰林院以朕的名义写一道赐和诏书。”
    “报——”正当越国皇帝赵肃元准备退潮的时候,突然有一名士兵来报:“陛下,薛军退了!薛军退了!”
    “哈哈!”越国皇帝赵肃元闻言一喜而笑道,“众位爱卿,你们可都听清楚了?”
    “陛下洪福齐天,圣见高远!臣等深为敬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越万年,万年,万万年!”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一看皇帝大喜,急忙同声称颂,只有秦季武等极少数大臣,想:必定是萧君霆老元帅的大军赶到,当此之际,金陵城中的守军应立即出击,与其里应外合全歼司徒长明大军。可是他们的想法就像一根无根的苇草,瞬间就被山呼万岁,高颂圣明的海啸之声淹没了。
    此时此刻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的越国皇帝赵肃元绝对想不到薛军之所以退却,正是因为萧君霆的大军不顾一切的杀到。
    “看来本将军还是低估了江南联军的战力,低估了萧君霆!”司徒长明在一处高坡上眺望着金陵,不无懊丧的说道,“五千骁勇善战之士死不足惜,因为他们是为国捐躯,为君而死!可如今谈判之事尚未成功,莫不要功亏一篑?”
    “老将军不必自责,”穆良淡淡地劝道:“虽然谈判议和之事尚未尘埃落定,不过已经十有八成,即使萧君霆现在就站在金陵城下,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大人何以断定……”司徒长明对穆良的镇定有些意外。
    “如果不出我所料,关于谈判言和之事,越国皇帝赵肃元和他那帮大臣已经敲定,不久之后便会派遣使者请我再入金陵!”
    “如此,大人岂不危矣?”
    “无妨,”穆良举重若轻地说道:“我这区区一条性命,萧君霆十分感兴趣,可越国皇帝就未必了!”
    “大人入金陵,老夫在外该当如何策应?”
    “将军可留五千老弱病残之军继续围攻金陵一处城门,其余可尽数用以迎击萧君霆的江南联军!请老将军记住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金陵城头上的越军士兵看到萧君霆的旗帜!”
    “好!”司徒长明的双目注视着穆良,只说了这一个字。
    “事成与否,就看将军的了!”穆良也注视着司徒长明,深深一揖,慨然而去。
    “传本将命,”穆良走了以后,司徒长明随即下了高坡,召集诸将:“原攻城后备军转为前锋军迎接萧君霆!原攻城前锋军,仍继续围城,要高树旗帜,最好能够遮天蔽日!”
    “是!”众将高声一应,洪亮高亢之中尽是慷慨悲壮。
    “此战是我军最后一战,大家都知道时至今日,我军已经弹尽粮绝,此战胜利,或有人可生!此战若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营中的众位将领又是不约而同的齐声一句,没有丝毫犹疑。
    “众兄弟,跟着我,向前冲——”司徒长明抽刀而岀,阔步而去!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汀花细雨 炸虫族做美食,震惊全星际! 谁让这只摄魂怪进霍格沃茨的! 我在山中立地成仙 都重生了,我当然选富婆啦! 顶级美貌 江湖男儿 李庄生同学不想重生 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听到兽王心声后,我杀疯了 衡水模式,宗门怎么卷成了无上仙宗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我哥不可能是恶堕魔法少女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全民成野神?唯有我百倍供品! 鬼门棺 你们刷怪啊,刷我干嘛! 权力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