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4章 慎终追远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伏龙阁祭祖大典,是薛国皇帝最隆重的祭典。
    按薛国开国君主太祖武皇帝遗训,凡薛国亲政之君,而立之年诞辰当日,须在伏龙阁告祭列祖列宗,训示后世子孙。并在“伏龙壁”上亲笔题写上告列祖列宗的“祭言”,也即是垂示后世子孙的“诫言”。
    武平十二年六月初九辰时正刻,在登基为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在而立之年过去十多个年月之后,隆德正明皇帝迈进了伏龙阁。
    自太祖景兴二会建阁以来,薛国共有四位君王在“伏龙壁”上题刻,但是阁中却只悬奉着三位君王的圣像——太祖、太宗、世宗!
    看着这三幅画像,隆德正明皇帝猛然心生畏惧,心头禁不住的冷颤。突然问司礼大臣周宗秦道:
    “为何不见宣灵先王画像?”
    司礼大臣周宗秦一怔,心中纳罕,当此之际,皇帝陛下因何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当初正是因为宣灵王失政误国,煌煌汴梁才迭遭破城受戮的惨祸。隆德正明皇帝的父亲,先皇世宗皇帝挥勤王之师收复汴京后,痛斥:“先皇不君,失政误国”。所以谥其为“灵”,又因其“寡德无道”,不奉庙号,遂不列太庙,当时薛人称先皇,天下人多称“薛灵帝”。后有大臣以父子之亲谏之,上书世宗说:
    “……先皇在位时,屡屡失政,致使国破身亡。吾皇继位,上承天命,改旧辙,废旧章,如今万民归化,已复太祖、太宗时。灵帝失政之余波,早已平息。陛下是万民之君,也是先皇之子,先帝余波既平,陛下作为人子,不宜在显其不君。圣人有子为父隐之说,愿陛下三思!”
    此议在当时得到了朝廷诸多官员的支持和附议。于是世宗皇帝不得不下旨重新议定“灵帝”之谥。经重议,商定仿赵武灵王例,加“宣”以隐“灵”,合谥为“宣灵”,即称“宣灵帝”。
    世宗皇帝对“宣灵”之谥原本无异议,不过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既仿“武灵”而谥“宣灵”,何不以王号称之?”所以又改称“宣灵帝”为“宣灵王”!
    周宗秦禀道:“先皇以宣灵王失政误国……”
    隆德正明皇帝打断道:“既然失政,为什么还要称其为王,既然误国,他的言论为什么还能在伏龙壁上经久不朽?”
    秦宗周道:“宣灵王乃太宗皇帝钦命的太子,先皇之父……”
    隆德正明皇帝冷冷道:“失政误国,害得百姓惨遭屠戮的人,无论他是谁!”
    秦宗宗一脸错愕,忙道:“陛下所言甚是,不知您的意思……”
    “传朕旨意,宣灵王失政误国,致使梁军攻破大梁,社稷沉沦,生灵涂炭,今废其王号,贬海南侯,并抹去他在伏龙阁留下的大言不惭之词,保留痕迹,以警后世之君!”说完,隆德正明皇帝便开始在导礼官的指引下叩拜伏龙阁里的列祖列宗,心中道:
    “太祖皇帝,您是开国之君,可那又怎样,在当年割据中原的群雄中,你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
    “太宗皇帝,您的确是一代雄主!您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为我朝开拓了千里疆域,继而登基称帝,开元建号,然终究不过是中原一霸,虽有些丰功伟绩,却也不足为奇!
    “世宗皇帝,父亲!是您呕心沥血三十余年,不辞劳苦为我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您手里,薛国,成为了傲视中原群雄的大国,强国!可惜天不假年,让您雄心勃勃之时含恨而终,终您这一生,你也没有灭梁复仇!
    “哈哈哈哈哈……”隆德正明皇帝在心中大笑,“灭北燕,不过初试身手,复国仇,不过小用牛刀,看着吧,列祖列宗,臣,定会继往开来,将你们留下来的江山基业,发扬光大,朕要一统中原,再合九州!臣,在此叩拜列祖列宗,请你们做个见证!”想着,已经提起大红朱笔,在“伏龙壁”上题写:
    “天到无边云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莫怜高处多风雨,
    “绝上琼楼最高层。
    “——武平十二年夏六月题于伏龙壁,隆德正明皇帝亲笔:
    “大敌当前,生死一悬,继往开来,勇往直前!”朱笔方勾,墨迹已干。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薛万年万年万万年!”
    “众卿平身,如今大敌当前,风雨将至,众卿以为,我等君臣,等如何应对啊?”
    “背城一战,誓死杀敌!”气势如虹的洪大豫站在伏龙阁的台基前,迈步出列。
    可是刚才山呼海啸的文武百官,并没有因为这股气势而继续沸腾。
    “辽军来势汹汹,我军应该以固守为上,不可贸然出城,背城而战呐!”
    “是,是啊!是啊……”一时拥喝赞同之声与刚才的沉默迥然而别。
    隆德正明皇帝面无表情地听着无动于衷,良久才道:“诸位爱卿,意欲主动出战迎击辽军的,右位站列,以为固守为上的,左位站列!”
    众人闻言,一时寂然不动。
    一刻钟后,隆德正明皇帝问洪大豫道:“洪爱卿,朕实在不忍心看着你茕茕独立。”又问众文武大臣:
    “朕知道,这个抉择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攸关尔等性命大事,一刻钟的时间是很难让爱卿们考虑清楚的,不过朕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们,你们也都清楚,辽国先锋军正在火速向汴梁逼近……”
    又过了一刻钟,右列三三两两的多了几个人,但是相比于左列的抱团成群,主战之人仍旧显得势单力薄!
    隆德正明皇帝目视前方,微微一笑,一步一个脚印儿的下阶而去,走上前来。两边的文武百官看着,各自面面相觑,心头晃晃悠悠。
    左列的人大多满怀信心的想:“毫无悬念,陛下之英明肯定知道,坚壁清野才是上上之策。”只有云季心中忐忑在躬身俯首的时仍时刻关注皇帝的脚步究竟欲往哪边游走?
    右列的人看着皇帝个个犹疑不定,即使是坚决主战的洪大豫心中也没有八九分的把握。
    隆德正明皇帝突然站在了中间,向洪大豫道:“爱卿啊,在这些文武大臣中,十之八九,都赞成据城固守,仅凭你们这些人就算出去了,恐怕也挡不住辽军的铁蹄吧?”
    “启禀陛下,请恕微臣斗胆,各位大臣们都是金尊玉贵之人,当安立在朝廷,发号施令,至于冲锋陷阵,还是要靠十万舍身忘死的士卒?”
    “爱卿的意思是,朕问错人了?”
    “陛下恕罪,微臣不敢!”洪大豫躬身道:“只是当敌军兵临城下时,冲锋陷阵的永远是那些身着战甲,手持战刀的士卒!”
    “身着战甲,手持战刀!”隆德正明皇帝重复着问文武百官道:“如今大敌当前,战事即来,诸位爱卿有几人为自己备下了战甲,战刀!”
    文武百官们平常都是身着金紫红绿,手执毛笔,只有少数人有战刀,战甲,而今却又未穿在身上,便都不好说话,只能沉默不语,缄口不言!
    “朕备下了!”隆德正明皇帝厉声一句,又平声问道:“诸位大臣,众位爱卿,你们脚下站的这方土地,是哪儿啊?是哪儿——说啊!”
    “汴,汴梁……”
    “怎么了?”隆德正明皇帝瞪视百官,“刚才山呼万岁的时候,不是挺有底气,整齐划一的嘛?而今这是怎么了?害怕了!”
    “京城汴梁——”
    “你们既然知道这儿是京城,这儿是汴梁,那你们为什么不准备战刀,战甲?穿着这一身金紫红绿的冠服,能上场杀敌么?”
    “北宋汴梁破了,他们还能去汴梁之外的地方,建康、杭州,甚至是漂泊海上,你们呢?城破之时,是引刀成一快,还是屈膝投降,保住一颗识时务的头颅啊?”
    “背城一战,誓死杀敌!”文武百官,齐声跪下,一阵山呼海啸,汹涌如潮。潮水打在心上,凉了云季半截,激了洪大豫全身。
    “前人有一副对联儿,有一句朕觉得很好,在此送给各位爱卿共励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谨遵陛下教诲!”
    “大敌当前,朕决定临时设立京畿攻防指挥司,设攻备指挥使和守备指挥使各一人,统一指挥京城攻守防务,此官不置品阶等级,却对攻防守备之事,有临机专断之权!”
    众人闻言先是惊讶不解,之后却又恍然大悟,但听皇帝任命:
    “枢密副使、兵部尚书、扬威大将军云季听旨——”
    “臣在!”
    “现任命你为京城守备指挥使!”
    “微臣领旨,谢恩!”云季跪地叩首,心中略有一叹,想:“陛下最终还是听了年轻气盛的冲动之言啊……”
    “京营兵马节度使、兵部左侍郎、扬威将军洪大豫听旨——”
    洪大豫亢声道:“臣在!”
    隆德正明皇帝看着洪大豫“现任命,你为京城攻备指挥使,希望你能与京城守备指挥使和衷共济,勿失朕望!”
    “微臣谨遵圣谕!”洪大豫洪声一句,心中大悦,却又倍感压力。虽然他自己也说过,出城首战,不败即胜,可是此时此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出城行政必须大获全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挫辽军之锋芒,报皇帝之殊遇。
    “各位爱卿,大薛的命运,全都在你们手中了!”
    “臣等定当死守国门,以报社稷!”
    祭祖大典结束之后,隆德正明皇帝回到了后宫,在中元殿歇息!
    隆德正明皇帝仰身道:“妥了,一切都妥了!”
    诗晶奉上一杯茶,问道:“成弟,你当真要让洪大豫出城去跟辽军短兵相接的硬碰?”
    隆德正明皇帝翻身而坐,接过茶,道:“开封城外足够平坦,汴梁城外足够开阔!”
    诗晶说道:“辽国先锋军背后,可是宣武皇帝的三十多万大军呢!”
    隆德正明皇帝道:“我军背后,却是四十七万大梁平民,所以,他们只能向前!”
    “陛下这一决断,必将载入史册,彪炳千古!”诗晶听了肃然起敬,正色凛然,再拜有三。
    隆德正明皇帝呷了一口茶,看着诗晶,笑道:“能让皇后娘娘心悦诚服地施如此大礼,真是不容易啊!”
    “何止是心悦诚服,听陛下一言,臣妾忍不住直要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姐姐免礼,你我之间,哪里用得着这样!”隆德正明皇帝上前去,扶诗晶坐下,“一旦出城交战不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一旦汴梁有事,我们就再也没有退路了!”
    “以辽军之势,一旦汴梁破城,我们想去洛阳,都不及呢!”
    “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可是哪一个王朝灭亡时,能在向前或者向后走得一步?”
    “陛下,您既然心意已决,又何必这样瞻前顾后的呢?”
    “心意已决?”隆德正明皇帝苦笑一声,“朕现在心里还在犹疑,只不过形势所迫,朕不得不做出抉择……”
    诗晶劝慰隆德正明皇帝道:“陛下言出如山,既然该说的都已经说出来了,便不用多想,只管便人去做就行!万事由人谋,成败皆天定!凡事全力以赴即可,结果如何顺其自然好了!”
    “全力以赴,顺其自然?”
    “顶天立地,问心无愧!”
    隆德正明皇帝喟然长叹道:“此十六字,可为处事为人之箴言矣!”
    诗晶笑道:“陛下若是觉着有用,听一听就是了。时辰不早了,不如现在就宽衣沐浴,就寝歇息吧?”
    “不了,朕喝杯茶,还得去瞧元善清呢!”隆德正明皇帝又呷了一口茶道:“大战一触即发,朕还得去听听‘天下第一仙山无双国士‘之言,才能真正心安,问心无愧啊!
    “朕已经传旨给元善清、张青节、程歧鸣他们。这三个老头儿,架子可真不小啊,伏龙阁祭祀大典派人请都请不到他们,还必须朕御驾亲往,叩府登临呐!”
    “陛下说得极是,他们三个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说句不好听的,活一日少一日,见一次少一次,陛下关心老臣,叩府登临,千百年后,定不失为君臣美谈!”
    “也是,古往今来有许多流芳百世的皇帝,都是靠着脍炙人口的君臣美谈,在百姓中间口口流传!不知道千百年后,朕能不能得偿所愿,成为其中的一员!”
    “能,肯定能!”诗晶微微笑着,“凭着‘天到无边云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莫怜高处多风雨,绝上琼楼最高层。’陛下不用等到千百年后,不久便能成为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一谈!”
    “哈哈哈哈……”隆德正明皇帝一笑,“写在伏龙壁上易,留在百姓心中难呐!”微微一叹,话别而去。
    诗晶听了这话,心中喜悦难言,叮嘱道:“天色不早了,快去快回……”
    “已经决定之事,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朕只是想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自然很快……”临出中元殿寝宫内室的时候,隆德正明皇帝突然心血来潮,照了一下镜子,叹道:
    “人生在世,谁不是活一日少一日,哪个人不是见一次少一次,他们三个老头儿已经白发苍苍,朕难道还是当年那个少年,青丝如墨么?”
    诗晶瞅着隆德正明皇帝,喜悦慢慢消散,隐隐地担忧再一次涌上了心头。
    “姐姐不必送了,自去歇着吧,朕想了想与先生坐而论道,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
    “是!”
    隆德正明皇帝刚离开中元殿,出了光化门,忽然见一名甲士急报道:
    “叩见陛下,辽军已经在京城外五十里处安营扎寨,辽军统帅耶律德康遣人送来一封宣武皇帝的亲笔信,请皇上御览!”
    隆德正明皇帝闻之一笑:“这个亲家翁,倒还真懂得先礼后兵!先不必拆看,等到了元卿府上,朕与三位大人共览!”
    ……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傅总,太太送来了结婚请柬 三年真心喂了狗,转身嫁京圈大佬 穿书反派的逆袭 重生领证前夕,港圈太子跪着追妻 我在俄国当文豪 定安问长生 在下,金山游侠 同时穿越:全是深渊难度 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 夫君假死离府,少夫人独享清福 开局丹田被废,我靠炼丹杀疯了 完蛋!我睡的美男是高冷九尾狐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海贼:情圣四皇,从离开万国开始 八零大小姐随军,撩爆禁欲大佬心 桀桀桀,妖魔别跑,助我修行 逢晴日 说好当闲散赘婿,你陆地神仙?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