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 因声求气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隆德正明皇帝驾临元府的时候,张青节、程歧鸣二人已经同元善清在府上恭候许久。听闻圣驾已至,张青节,程歧鸣二人忙到府外相迎,元善清也有仆人推着去前厅面圣。
    “今日私宅相见,几位爱卿不必拘于礼数,刚才是如何对坐交谈,如今仍然如何对坐交谈!”张青节、程歧鸣听了,忙谢恩坐了。又听皇帝道:
    “耶律德康的大军已经在城外安营扎寨兵马未动,却先叫人给朕递呈了一封宣武皇帝的亲笔信,不知是弄什么玄虚,做什么打算。正好三位都在,且都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
    “是!”三个上了年纪的人,老声一应。张青节从王玄手中接过了信,见信纸完封,对隆德正明皇帝道:“陛下未启,臣等岂能私窥?”
    “这有什么不能,没什么打紧的,你们三位先看,看完了,跟朕说说里头的意思。拆开吧!”隆德正明皇帝轻轻一笑道。
    张青节闻言,轻轻拆开信封,缓缓取出信件,慢慢展开,与程歧鸣、元善清二人共览: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三人阅读着,读到“时耶兵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忽然停下,相互对视,若有所思,忽听隆德正明皇帝问道:“读完了么?”三人示意,又接着往下看:
    古来文字多有流传,连篇结句,合文成章,可谓浩如烟海,读之无涯!朕又日理万机,读书之时少矣。以朕少之又少之时读浩如烟海无涯之书,鲜有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者。唯上文一篇,读之百遍,其中字句,如自然滚地之瓜斯已烂熟。今朕亲手笔录,呈于亲翁,祈求熟读,以明朕不言之义!
    “三位爱卿看的如何了?”隆德正明皇帝见张青节三人微微抬头,各自轻舒一气,知道他们就算是没有读完,也已经读的差不多了。
    张青节启禀道:“陛下,在这封信中,并没有多少正文,只是引录了一篇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隆德正明皇帝一听,问道:“爱卿以为,朕这位亲家翁,引此文的用意何在?”
    “陛下,这篇文章写于唐玄宗后期,也就是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张青节道,“开元后期,天下承平日久唐玄宗李隆基于内日益骄侈昏庸,好战喜功,于外热衷于开疆辟土!一些边将为了迎合上意,觅功封侯,经常背信弃义,使用阴谋,挑起对边境其他部族的战争,以邀功求赏。”张青节微微停顿,一旁程歧鸣续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因为连年战祸,守边士兵伤亡惨重。天宝八年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唐军战死数万;天宝十年安禄山率兵六万进攻契丹,全军覆没!”
    张青节又道:“这篇文章旨在劝诫君王不要穷兵黩武,要以王道政治,仁义大德来威服远人,怀柔天下!”
    隆德正明皇帝看着宣武皇帝的信,严肃的一笑,道:“‘以明朕不言之义’,这篇文章旨在反战,而他呢,却妄动干戈,大兵压境?这就是他的意思——贼喊捉贼,自书取辱?”
    程歧鸣眉头微皱,缓缓说道:“陛下,宣武皇帝这是用文内之义生发言外之意……”
    “他有何言外之意?”
    程歧鸣语重心长地诵念《吊古战场文》的最后一段: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最后几句尤为动情:“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请陛下恕罪,此文实在是好,微臣每每读之,都忍不住释卷一诵!”程歧鸣道:“这篇文章虽以骈体为宗,但却一改与六朝以来流行的讲求偶辞俪句,铺陈事典,注重形式美,内容空洞贫乏骈文之弊病,议论充分,且高屋建瓴,一泻而下发人深省!”程歧鸣诵念之后,突然咀嚼起了文字,似乎忘记了自己不是在论文,而是在论政。
    隆德正明皇帝听着,先是微微不悦,后来凝神倾听程歧鸣诵念地文字,越思考越有所悟,后来恍然,明白程歧鸣是在用着重诵念的方法,来启示自己,沉思之后,却问元善清:
    “元卿以为宣武皇帝这一招“不宣而示,不言而喻”高明么?”
    元善清知道此时的隆德正明皇帝已经宣武皇帝的言外之意猜了个半着,只是还没有完全领会,或许是领会了,不好到出口。便道:
    “陛下圣明,宣武皇帝自以为是的‘不宣而示‘‘不言而喻’只不过是愚蠢盗贼自欺欺人的盗铃之举罢了!”
    “哦?愿闻其详!”
    “正如张大人、程大人所言,李华这篇《吊古战场文》意在讽刺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旨在生发‘反战’之思。其虽是反战,但并不是禁止一切征战,而是反对一切不义之战!”
    隆德正明皇帝冷笑道:“不义?天下还有什么比‘诸夷侵夏’更大的不义?”
    “这正是辽国朝野和宣武皇帝野心的昭然若揭之处!”元善清道:“在辽国朝野看来,在宣武皇帝看来,他们挑起中原大战,不是在侵略,而是在统一,他们征伐中原是为了统一海内!”
    “塞外蛮夷,竟敢以华夏正统之居!是可忍,孰不可忍?”
    “陛下圣明……”张青节、程歧鸣、元善清听了之后,同声一句。
    “好啊!”隆德正明皇帝冷冷道:“想我君臣这么多年以来,殚精竭虑,一直致力于统一华夏,再合九州,谁知我们早就成为了别人与兼而并之的割据势力!”
    “天道自在人心,岂会因一人之意志而转移?”张青节道:“辽国宣武皇帝率诸夷之众自认王道之师,这完全是辽国朝野的异想天开的痴人之梦!”
    “可是自古成王败寇,来势汹汹的辽军已在眼前,我等君臣还要想方设法应战才是!”
    元善清道:“陛下圣见高远,早已胸有成竹,微臣等当同心遵命!”听元善清一言,张青节随之附议而语,程歧鸣却不表态,两久之后才缓缓说道:
    “微臣近日,虽然不在朝中,当前形势,却还是略知一二。正如陛下所言,如今辽军来势汹汹,我军应该守金城,拒深池,以避其锋芒,老其攻势,辽军众多,深入腹地远道而来,粮草军械等后勤补给,必然难以为继。微臣以为,陛下是不应该听信某些将领的血气之言,而直接洞开城门,与辽军接战!”
    “几位卿情果然是朝廷老臣,江山栋梁,身闲居家,心忧庙堂。”隆德正明皇帝先衷心地称赞一句,方道:“不过,直接与辽军短兵相接,并非只是某些将领的血气之勇,而是在审时度势之后,经深思熟虑而行的计议!
    “正是因为辽军远道而来,且来势汹汹我们才更应该以枕戈欲之师,一鼓作气打他个措手不及,如此不仅能挫其来势,更能振奋我全城军民作战之心!程爱卿,你以为如何?”
    程歧鸣原以为直接开成迎战,太过冒险,可见皇帝雄气赳赳早就与朝廷文武商定了主意,张青节、元善清又都没有异议,他也只好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恍然!”
    隆德正明皇帝见张青节、程歧鸣和元善清都无异议,心中甚悦,续起前事道:“既然收了宣武皇帝的信,总得回复才是……”
    张青节道:“微臣以为,宣武皇帝既然一语双关,以古人之文为信,我们不如以古人之诗回之!”
    “如此甚好!用哪首诗做信回之?”隆德正明皇帝十分赞成地问道。
    程歧鸣道:“宣武皇帝和屈慕原都不在城下,那耶律德康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回诗只回一首目了然的最好?”
    “嗯!”隆德正明皇帝三人一声。
    张青节微微笑道,“回信的诗既要有内涵,又要一目了然,这倒颇费思量!”看了元善清一眼。
    元善清微微一笑:“《冯将军歌》如何?”
    隆德正明皇帝道:“可是‘将军少小能杀贼‘?”曾几何时,“少小能杀贼”一句是最能荡起皇帝心中一腔汹涌热血的奋发之言
    张青节一思即应:“正是!”
    程歧鸣诵念道:“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隆德正明皇帝道:“程卿诵念,朕亲笔录写?”
    “来人,快备纸笔!”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色翎飘。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
    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
    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拚一死随将军。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扳将军恩。
    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负将军者诛及身。
    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
    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
    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
    程歧鸣虽然年老,但是一句一句的诵念起来,却是字节铿锵,气势沛然。
    “这首诗,好是好!”隆德正明皇帝写完,咏叹再三,看着元善清他们三人,说道:“朕越发觉得这首诗也一语双关了!一语双关,一目了然!”
    “先生才思敏捷,佩服!”程歧鸣笑道。
    张青节也笑道:“陛下,二位大人,你们说,耶律德康将军,会不会以‘冯将军’自况?”
    “哈哈哈哈哈……”隆德正明皇帝纵声大笑。在这首诗之后,就这样写:
    “诗之兴,可谓久矣!自孔文宣王删《诗》,正其源流,已有数千年,不论汉魏六朝,且说隋唐两代,作诗之人如恒沙之数,所留之篇,灿若星辰。近人常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绝不新鲜。’今朕忽见新诗一首,却颇有古人之意,故亲笔录之,以抒块垒,草为回文,呈于亲翁,祈求一读,以明朕不言之义!”
    隆德正明皇帝一边写一边说,张青节删人听得是赞不绝口,等到搁笔之后,三人更是大声道:“陛下这一段回文,真的是堪称绝妙啊!实在是妙啊!”
    “区区草文,几位爱卿就莫要见笑了!”隆德正明皇帝把笔一搁,轻轻吹了一口气,对王玄说道:
    “你把这一回文,函封起来,连夜派人送出城去,给辽军统帅耶律德康将军,并告诉他,这是朕的亲笔,呈与将军自览!”
    哈哈哈哈哈……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续弦小夫人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反派BOSS以外全员重生 喝出来的无敌,圣女师尊破防了! 它贴着一张便利贴 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 听懂毛茸茸说话,我成了警局团宠 穿进修仙世界做女大 乡下来的真少爷,竟然医武双绝 每晚都梦到凶案现场 东京女友图鉴 从海贼开始打造最强妖尾 打猎:从官府发媳妇开始抓熊赶虎 奥特曼:开局上了诺亚的大号 且攀高枝 五行仙帝 纵火 开局皇帝:我爆杀五万大军! 隆万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