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北宋—侬智高传(十一)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四月初六,朝廷又对此次战役中破贼有功的人进行了封赏,前后一共有七十二人。
    当然,狄青临走的时候,还带去了一批有罪的番骑兵,这帮人才是狄青获胜的真正王牌部队,对于这些有功的将士,宋仁宗做出了指示,要求他们三天之后全部到垂拱殿报道。
    四月初九,狄青麾下的番骑兵全都来到垂拱殿报道,对于这支威武的部队,宋仁宗有很强的好奇心,打算要看看这支部队平时是怎么列阵训练的,于是便让他们摆成之前在归仁铺作战时候列出的军阵,好好检验一下。
    当然,宋仁宗并不是心血来潮要观看训练,而是有着很强的目的。
    首先,这些将士之前就跟着狄青混,到底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厉害还是不厉害,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不知道,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可以检验一番;再者,这帮人算起来可是狄青的嫡系部队,狄青临行之前,执意要带走这帮人,如果这帮人只是到岭南去混吃混喝,到头回到朝廷来骗军功,这就有点不太地道了,宋仁宗虽然很欣赏狄青,但欣赏不代表就是信任,况且天高皇帝远的,狄青又把握着大权,万一要是搞点特殊关系,也未可知(当然,这一段纯属个人推测,但宋仁宗不信任狄青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就是宋仁宗想要借着观摩军阵训练的机会对这些将士逐一完成封赏,也算是亲自验收成果了。
    这帮人马果然没有给狄青丢脸,圆满完成了任务,就连负责指挥和教练阵法的张玉也被升为内殿承制。
    狄青手下的这批人算是封赏完了,那接下来就该给孙沔提拔提拔了。
    昆仑关归仁铺战役中,孙沔虽然是作为二把手,但一样功不可没,在狄青没有到来之前,若没有他的极力抵抗,怕是岭南全境都会丢失。因此,这一次宋仁宗特别加封孙沔为杭州知州,并且还亲自召见了他,对他进行了体贴细致的问候,甚至于宋仁宗还将自己随身佩戴的御带解了下来,赠与了孙沔。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是要结束了,狄青已经坐到了北宋武将无法企及的高度,孙沔也得到了重用,侬智高虽然没有被抓到,但也再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了,侬智高起义这件事,似乎应该要翻篇了。
    但事情到了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或者说,属于狄青的辉煌时刻才真正开始。
    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癸巳)五月初六,宋仁宗力排众议,正式加封狄青为枢密使,而枢密副使则为孙沔。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常,但实际却不正常的人事提拔工作。
    狄青是破侬智高的第一功臣,受赏封官这是合理的,孙沔作为二把手自然也会受益,但问题是,狄青可是武将,当枢密副使的时候已经是非议不断,如今又当上了枢密使,这简直就是破了赵匡胤开国时候定下的武人不能专任的规矩,似乎宋仁宗这一任命,显得有点不合常理。
    但后来我明白了这个任命的内在涵义。所谓官越做越大,风险也就越来越高,之前可能不被人关注,但如今到了这个位子上,想不被关注都难。
    既然获得了大家的关注,自然在行事方面就会越发变得谨慎小心,很明显,宋仁宗是让狄青骑虎难下,等着他自己出问题,到时候就有收拾他的理由了。
    自古以来,凡是位高权重的,表面看似风光,实则暗伏杀机,步步惊心,一着不慎,积攒的功名富贵全都将付之东流。
    如此看来,虽然狄青现在很风光,但以后的路怕是越来越难走,甚至很有可能再阴沟里面翻船。
    令人意外的是,另外一位二把手余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风光赏赐,只是被封了一个工部侍郎的职务,和狄青,孙沔比起来,这简直就是在侮辱余靖。
    大家都出力了,凭什么他狄青,孙沔能够进枢密院,而我只能在六部混,这太不公平了。
    但是更意外的是,余靖却并没有上书诉苦,反倒是御史梁蒨上奏表,为余靖鸣不平。
    也不知道是不是宋仁宗故意的,还是真忘了余靖的存在,在梁蒨上书之后,当即狄青和孙沔也站出来表态,要求给余靖加赏。
    宋仁宗见有人给自己台阶下,当即又给余靖加赏了封轶。另外还捎带上封赏了一个叫蒲亚讷的人。
    蒲亚讷原来是岭南地方上的官员,不是汉人,当年侬智高围困广州的时候,蒲亚讷就想到用北宋的先进武器猛火油柜焚烧侬智高的攻城工具,最终确保了广州的平安,打退了起义军队伍。
    此番蒲亚讷因为这个功劳,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监察御史和武骑尉。
    活着的人该赏的都赏了,剩下的就是该考虑追赠那些死去的人了。
    宁死不降的邕州司户参军孔宗旦被追赠为太子中允,算是朝廷为了表彰这位孔夫子后人的一个交代吧。
    回头再来说说侬智高这边,虽然侬智高经历了归仁铺之战后,逃遁到了大理国,但是他的母亲阿侬却依旧活跃在边境。
    和侬智高比起来,他的母亲阿侬则更有智慧和谋略,虽然侬智高手下有黄师宓,黄玮这种走科举出身的文化人,但攻城拔寨,出谋划策的本事,还得仰仗他的母亲阿侬。
    可以说,侬智高能够接二连三攻下那么多城池,全都是他母亲的功劳,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母亲过人的智慧。
    只可惜,阿侬虽然聪慧,却也残暴无比,看似美丽的面皮之下,却有一颗蛇蝎的心肠。
    阿侬这个人有个看似正常,实则不太正常的嗜好,那就是特别喜欢小孩。只不过每次吃饭的时候,必须要杀一个小孩才能吃得下去饭,可谓是变态至极。
    侬智高失败之后,阿侬带着残余人马退守到了特磨,找到了他现任的丈夫侬夏卿,收拢了三千多人马在特磨联系马战,打算以后东山再起,继续骚扰边境。
    听闻消息传来,余靖当即麾下官吏黄汾,黄献珪,石鉴,吴舜举等人一同发兵,奇袭特磨,一举将侬智高的母亲阿侬,继父侬夏卿,弟弟侬智光,他的儿子侬继宗,侬继隆一举抓获。
    十二月初二,广南西路安抚司给朝廷发去了捷报,汇报了此次奇袭特磨的战果。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甲午)三月初六,黄汾,黄献珪等人被封官,余靖则被加封为集贤院学士,邕州知州萧注迁东上閤门副使。
    首要目标虽然没有找到,但是已经是成不了大的气候了,接下来的就是收尾的工作了。
    六月初三,朝廷下令让益州路钤辖加紧盘查和把守蛮族出入的通道口,继续搜寻侬智高的下落。
    之所以朝廷会下这个命令,是因为当时得到风声说侬智高已经回到广源州,并且向云南方向逃窜,所以才会下达这个命令。
    这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侬智高的家属全数被抓,朝廷并没有打算要立马杀掉,而是留着等侬智高投降,甚至于他的父母,弟弟,儿子们每天都能吃上饱饭,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么逍遥。
    造反还能混上吃住,也是古今罕见了。
    只不过这个待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侬智高没有找到,一旦有侬智高的下落,这几个人的命运随时可能会急转直下。
    在等了一年之后,有流言说侬智高已经死了,朝廷也没有耐心再继续等下去了,于是便打算送这几位吃了一年牢饭的造反分子归西。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乙未)六月十八日,关了一年多的侬智高家人被全数处斩,侬智高最后的依靠彻底破灭。
    余靖因为破贼有功,从工部侍郎又被改任为了户部侍郎,算是又升了一级。
    所有的威胁已经全部清除,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商量着怎么到大理国去花钱把侬智高买回来了。
    这是个有意思的决定,侬智高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跑到大理国,居然还有人惦记着自己,甚至还愿意花钱来把自己买回去。
    但是大理国和朝廷走的并不近,自北宋开国和大理划分大渡河为界后,两国就再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往来,朝廷不了解大理的地势,大理也不了解朝廷的动向。
    可侬智高毕竟是跑到大理去了,无论如何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就算是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他弄回来。
    宋仁宗派了一批敢死队前往大理国,这批人虽然没有玄奘西行那样艰险,但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寻州问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之下,摸索了一百多天才到了大理国。
    等这帮人找到大理国皇帝表明来意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大理国早就已经把侬智高的人头用木匣子装好,似乎也有意想要归还大宋。
    敢死队员小心翼翼拿好匣子,再一次踏上了北返的道路。
    到了这里,侬智高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虽然轰轰烈烈,但结局还是一样,作为宋仁宗执政时期,规模最为庞大,破坏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起义,侬智高这个人的大名足以在北宋的历史上刻上浓墨张彩的一笔。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鉴宝财瞳 激荡1979! 万剑归宗! 噬天剑帝 武神爹财阀妈,我当躺赢狗怎么了 渣夫兼祧两房后,她杀疯了 回府的真千金她一身反骨 神豪:开局日入一万块 我在女子监狱修仙,出狱已无敌 重八家的傻儿子 警报!真龙出狱! 重生之时代先锋 权力巅峰:从一等功开始平步青云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只差两岁,不许叫我二叔 雨后听茶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她除了修仙一无是处 幕后黑手:我的词条邪到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