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
乔念浑身猛地一僵,按在腰间的手瞬间松开,那双清亮的眸子里,瞬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她紧紧盯着萧衡的脸,仿佛要从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里确认什么,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都想起来了?!”
萧衡没有立刻回答她,视线缓缓下移,最终落在了她的腹部。
虽然隔着几层衣物,什么都看不见,但他却清楚地记得自己那日是如何毫不犹豫地将利刃刺入她身体的……
可饶是如此……
饶是如此,她竟然还肯用自己的血救他......
谢灵霜回到侯府,已是深夜。府中灯火稀疏,夜风穿过回廊,卷起几片枯叶,落在她脚下。
她缓缓步入书房,烛火摇曳,映出她眉宇间一丝疲惫。
她知道,朝堂之上的风波虽已平息,但真正考验她的,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谢灵霜刚起身,便有侍卫匆匆来报:“大人,北境急报!”
她心头一紧,接过密信,展开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信中言,北境守军遭敌军突袭,损失惨重,守将战死,敌军已逼近边关要塞,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她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令下去,召集兵部诸将,半个时辰后于军机处议事。”
侍卫应声退下。
半个时辰后,兵部大堂内,众将齐聚。
谢灵霜身着玄色战袍,立于主位,目光凌厉:“北境战事紧急,敌军已逼近要塞,我军伤亡惨重。诸位,有何良策?”
一名老将上前拱手:“大人,敌军来势汹汹,若不速派援军,恐怕要塞难保。但京城局势未稳,若贸然抽调兵力,恐生变故。”
另一名年轻将领沉声道:“属下以为,可由大人亲率精兵出征,一则震慑敌军,二则稳固军心。”
谢灵霜沉吟片刻,道:“我若亲征,京城便需有人坐镇。张尚书可堪此任。”
她目光转向张崇文,后者立刻起身:“属下愿为大人分忧。”
谢灵霜点头:“好,张尚书暂代兵部尚书一职,统摄京城防务。另,调拨三万精兵,由我亲自率领,即刻开拔北境。”
众将齐声应命。
谢灵霜随即起身,大步走出军机处,夜风扑面而来,她仰望天际,心中却无一丝轻松。
她知道,这一去,便是真正的战场。
而她,必须胜。
三日后,谢灵霜率军出征,旌旗猎猎,铁骑滚滚,一路北上。
行军途中,她接到密报:“大人,太后虽已幽禁,但其心腹仍有残党潜伏,恐有异动。”
她冷冷一笑:“无妨,张尚书已布下天罗地网,他们若敢妄动,便是自寻死路。”
她不再多言,只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七日内抵达北境。”
七日后,大军抵达北境要塞。
城墙上,残破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守军士气低迷,城外敌军营帐连绵,战鼓声声,杀气冲天。
谢灵霜登上城楼,望向远方,只见敌军阵列整齐,战马奔腾,显然是蓄谋已久。
她转身对副将下令:“传令三军,明日辰时,我亲自率军出战。”
副将惊道:“大人,敌军势大,我军初至,尚未整备,贸然出战,恐有不测。”
谢灵霜冷声道:“敌军势大,更需速战速决。若等他们缓过气来,我们便只能被动挨打。”
副将不敢再多言,只得应命。
翌日清晨,谢灵霜身披银甲,骑一匹黑鬃骏马,立于阵前。
她抬手一挥,战鼓轰鸣,三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出城门,直扑敌军大营。
敌军显然未料她竟敢主动出击,仓促迎战,阵型大乱。
谢灵霜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龙,所过之处,敌军纷纷溃退。
战至正午,敌军终于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谢灵霜下令:“追击十里,不得放一人逃回大营!”
此战,敌军损失惨重,主帅重伤,残部仓皇撤退。
北境守军士气大振,纷纷高呼:“谢将军威武!”
谢灵霜站在战场中央,望着满地尸骸,神色冷峻。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敌军不会善罢甘休,下一场大战,很快便会到来。
她回到军营,刚坐下,便有斥候来报:“大人,敌军主帅已撤回大营,正在重整旗鼓,意图反扑。”
谢灵霜微微一笑:“来得正好。”
她当即召集将领,布置战术:“敌军虽败,但元气未伤,若让他们重整旗鼓,我们将陷入被动。我决定,三日后夜袭敌营。”
众将皆惊:“夜袭?敌军戒备森严,若被发现,恐遭埋伏。”
谢灵霜淡淡道:“正因敌军戒备森严,才更需夜袭。他们以为我们不敢,我们便偏偏要出其不意。”
她目光一冷:“我亲自带队,分三路进攻,一路正面佯攻,两路绕后夹击。”
众将见她神色坚定,只得应命。
三日后,夜色沉沉,月色朦胧。
谢灵霜率五千精兵,悄然绕至敌军后方。
她抬手一挥,火光冲天,敌军营帐被点燃,混乱四起。
与此同时,正面部队发起猛攻,敌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
谢灵霜率军冲入敌阵,长枪所向披靡,敌军主帅惊慌失措,仓皇逃窜。
此战,敌军大败,主帅被俘,残部溃散。
北境战局,彻底扭转。
数日后,谢灵霜接到京城来信:“太后残党已尽数铲除,京城局势稳定,陛下已正式亲政。”
她看完信,嘴角微扬。
她终于可以安心了。
这一夜,她独自登上北境高台,遥望京城方向,心中却无比清明。
她低声呢喃:“谢灵霜,你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践踏的女子了。”
“这一次,你是真正的将军。”
“你是大晟朝的守护者。”
她转身,望向远方的天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艰难。
但她已无所畏惧。
因为她,谢灵霜,回来了。
北境战事初定,谢灵霜并未松懈。她深知,敌军虽败,但背后势力错综复杂,绝非一战便可彻底平定。果然,不久后,斥候传来消息,敌军残部已逃往北疆深处,与当地部落暗中勾结,意图卷土重来。
谢灵霜站在军帐外,望着远处的雪原,寒风呼啸,吹得她战袍猎猎作响。她神色冷峻,心中已有决断。
“传令下去,召集诸将,即刻议事。”她沉声道。
不多时,军帐内诸将齐聚,谢灵霜立于主位,目光凌厉:“敌军虽败,但并未彻底覆灭,如今已逃往北疆,与当地部落勾结。若不趁势追击,恐怕来日必成大患。”
一名老将皱眉道:“大人,北疆地势险峻,气候严寒,若贸然深入,恐怕我军难以适应,反受其害。”
另一名将领也道:“属下以为,应先稳固北境防线,待来年春暖花开,再行出征,方为上策。”
谢灵霜却冷笑一声:“敌军若在北疆站稳脚跟,联合部落,来年春日,他们便可南下,届时我军将陷入被动。北疆虽苦寒,但并非不可行军。我意已决,三日后,我亲自率军深入北疆,剿灭残敌。”
众将见她神色坚定,不敢再劝,只得应命。
三日后,谢灵霜率五千精兵,踏雪而行,向北疆进发。
一路上,风雪交加,道路难行,将士们皆裹着厚重的皮甲,艰难前行。然而,谢灵霜始终身先士卒,未曾有丝毫懈怠。
五日后,大军抵达北疆边境,斥候来报:“敌军主力已与北疆部落合兵一处,驻扎于黑风谷,兵力约八千。”
谢灵霜闻言,眉头微蹙。敌军兵力远超预估,且占据地利,若强攻,恐怕伤亡惨重。
她沉思片刻,道:“传令,命斥候继续打探敌军动向,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北疆部落,许以重利,劝其退兵。”
副将迟疑道:“大人,北疆部落素来与朝廷不睦,若贸然派遣使者,恐遭不测。”
谢灵霜淡淡道:“此战若能不战而胜,自是上策。若不能,再战不迟。”
于是,使者被派出,前往黑风谷。
两日后,使者归来,神色凝重:“大人,北疆部落首领已答应退兵,但要求朝廷承认其自治之权,并赐予大量粮草与铁器。”
谢灵霜听后,冷笑一声:“他们倒是狮子大开口。”
她沉吟片刻,道:“答应他们,但只允其自治之权,粮草与铁器,暂不允诺。”
使者迟疑道:“大人,若不给予粮草,恐怕部落首领会反悔。”
谢灵霜却道:“他们既然愿谈,便是忌惮我军实力。若我军大军压境,他们未必敢翻脸。先稳住他们,等我军攻破敌军主营,再与他们谈条件。”
于是,使者再次前往北疆部落,传达谢灵霜的条件。
三日后,北疆部落果然如约退兵,敌军主力顿时孤立无援。
谢灵霜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夜袭敌营!”
当夜,风雪弥漫,天地间一片混沌。
谢灵霜率军悄然接近敌营,趁着敌军松懈之际,突袭而入。
敌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仓促应战,死伤惨重。
谢灵霜身披战甲,手持长枪,一马当先,直取敌军主帅大帐。
敌军主帅惊慌失措,仓皇逃窜,却被谢灵霜亲手斩于马下。
此战,敌军几乎全军覆没,残部四散而逃,北疆战事彻底平定。
战后,谢灵霜下令:“清点战损,安抚百姓,重建北疆防线。”
她亲自巡视各地,安抚民心,修筑防御工事,确保北境再无后患。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新帝已正式亲政,朝堂稳固,太后残党尽数铲除,谢灵霜之名,已传遍朝野,百官敬服,百姓称颂。
谢灵霜看完信,神色平静,心中却无一丝波澜。
她知道,自己已不再是那个被贬为奴、任人践踏的女子。
她是大晟朝的将军,是北境的守护者,是朝堂之上无人敢轻视的存在。
这一夜,她独自登上北疆高台,望着满天星斗,心中却无比清明。
她轻声道:“谢灵霜,你已经回来了。”
“这一次,谁也别想再将你踩在脚下。”